伊朗核問題第二階段談判即將於本月18日舉行。鑒於去年11月下旬,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打破十年僵局,達成第一階段協議,這次談判被寄予厚望。而進入2月份以來,作為談判的主角之一,伊朗已經頻頻出招,與主要對手美國展開了明爭暗鬥。
  本月8日,伊朗海軍北方艦隊司令透露,伊朗一支遠洋艦隊已經繞過南非好望角進入大西洋向北航行,不日將抵近美國的海上邊界。兩天后,伊朗成功試射兩枚導彈,一枚是具有隱身能力的遠程地對地彈道導彈,另一枚則是可從地面或空中發射的激光制導導彈。
  從外部角度看,伊朗海軍抵近美國海域,象徵意義大於軍事意義。美國第五艦隊部署在海灣地區的巴林,長期以來對鄰近的伊朗國防安全構成巨大壓力。此番伊朗艦船出現在美國家門口,意在對美示威。雖然兩國海軍實力懸殊,但起碼在各自海域均保持存在這一點上算是扯平了。
  而從伊朗國內來看,早在去年伊核問題談判達成第一階段協議後,主張堅決捍衛核開發權利的保守派就聲言反對協議,從美國參加聯大會議後返回德黑蘭的總統魯哈尼還被扔鞋,可見對於魯哈尼政府為換取西方放鬆製裁而犧牲部分核權利的做法,在伊朗國內還是有很大反對聲的。
  伊朗軍艦抵近美國海域以及成功試射兩枚導彈,對內可以顯示伊朗國家安全是有保障的,也在一定程度上平抑了一些來自國內的反對聲音。
  無論魯哈尼還是保守派,其政策推行的前提是獲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認可。哈梅內伊在溫和派的魯哈尼當選總統後給予支持,就是看到內賈德時期一味與西方死磕並沒給伊朗帶來什麼好處,反倒使伊朗經濟陷入更大的困境之中。但實際上,哈梅內伊本人也是傾向於保守的,他在核問題上態度的暫時緩和,是現實所迫而非其真實意圖。
  就在幾天前舉行的紀念伊斯蘭革命勝利35周年的講話上,哈梅內伊直言,伊朗經濟不能指望西方放鬆製裁,而應依靠國內創新驅動。這話不僅是說給魯哈尼政府聽的,也是在對美國喊話。言外之意是告誡伊朗現政府,核問題談判不能為瞭解除製裁而放棄底線,同時也告誡西方,製裁不是挾制伊朗的靈丹妙藥。
  就在伊朗成功試射兩枚導彈的同一天,伊朗副外長、核談代表阿拉格希為核談判划出了“紅線”——國防事務不在談判之列。這可被視為是魯哈尼政府對最高領袖講話的貫徹,也是對美國近日提出欲將伊朗彈道導彈等國防事務納入核談的回應。
  持續十年的伊核問題談判僵局之所以得以打破,說到底還是美伊兩國現政權均有意願適度改變現狀。伊朗近期一系列軍事上的動作以及領導人的言論,一方面是告訴美國一味製裁伊朗並不會達到預期效果,另一方面是想在第二階段談判開始前爭取一些討價還價的籌碼。
  談判就是一門妥協的藝術。去年11月下旬,西方與伊朗均作出了一定程度的妥協,但那隻是開始。隨著談判的推進,所談內容也必將會深入,這也會更加逼近各自的底線。在此之前,伊朗向前邁了一步,無疑為第二階段談判留下了餘地。
  (原標題:伊朗耀武,為第二階段核談攢籌碼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i83vidl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